快速导航
行业资讯
分类
浅谈轮胎改装知识:AT和MT两类轮胎不适合大多数车型使用
2024-10-11

  周末的山窝窝里是汽摩爱好者的天堂,各类型的改装车琳琅满目,其中还有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摩托车;在这个周末里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似乎大家对于“户外”的热情再度拉高,不过并不是汽车里的越野车变多,也不是ADV或越野摩托车占了主流,而是不一样的车子都在换轮胎。

  如果说越野汽车或拉力摩托车用这两种轮胎还能接受,可是普通的SUV和摩托车里的复古巡航车也在用这种轮胎,这就说明改装文化已确定进入误区了。

  普通汽车或摩托车所采用的轮胎是HT,是Highway tires的缩写,意思是公路轮胎,可以说绝大多数车型都只适合用这种轮胎;在原车采用公路轮胎的前提下换用AT/MT轮胎的话,用得不偿失来评价应当最合理,来看一组图片。

  很显然,MT轮胎在非铺装道路上的抓地力最强,引起胎冠*(与地面接触面)的花纹有很宽的沟槽,在松软的路面上可以压出沟壑以提高车轮抓地力。AT轮胎相较于MT轮胎显得保守,胎冠的够到不会很夸张。而HT轮胎采用了横纵交织的纹路,这种设计在非铺装路面上的抓地力较差,但是在公路上却有最理想的性能。

  普通公路轮胎的横纹能够理解为提高抓地力,纵向沟槽的最大的作用是集雨和排水,在雨天行驶的时候,车辆每行驶一公里就能甩出去几公斤的水。然而AT/MT轮胎在这一方面的性能要差一些,不过差距最大的还是干燥路面的抓地力。

  AT轮胎的胎冠沟槽宽度大,实际接触面积小于同尺寸的HT轮胎,MT的接触面积显然是最小的。所以在公路上的抓地力排序是“MT<AT<HT”,换用这两种轮胎会导致车辆的刹车距离明显延长,在制动减速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。不过有些观点认为接触面粗糙度和压力才是决定轮胎摩擦力的因素,接触面积根本就没有影响——这个观点没有错,但是关键词是“摩擦力”而非“抓地力”,这是两个概念。轮胎在高速运转中会出现变形,变形量对于抓地力影响很大,而决定变形量的因素不止是材料自身,还有接触面积的大小。

  只有高频率用于户外驾驶的车型才建议使用AT/MT轮胎,普通SUV或摩托车是不建议使用的,其毕竟大多数时间都在公路行驶。

  尤其是巡航、休旅、弯梁、踏板等摩托车,这些车型并不具备越野的能力,越野也不是换一套轮胎就能实现;有些摩托车的车型(车架)决定其不适合用于越野,比如采用后双减震的车型,车架强度较低的巡航车型,以及踏板车里的平踏。不过换用AT/MT轮胎所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对车辆操控的影响,不论是全地形轮胎还是泥地轮胎,其胎肩的设计均与公路轮胎存在一定的差异;而摩托车在转弯时需要侧倾,也是所谓的“压弯”,此时胎肩的类型对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大,对于已经适应公路轮胎的司机而言,忽然换用别的类型的轮胎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摔车的。

  并且盲目加宽轮胎也会影响摩托车的操控,究其原因是转弯时轮胎接触位置从胎冠加胎肩变成了胎冠,如果出现颠簸路面并改变接触位置,车辆也非常容易摔车。

  汽车加宽倒是不可能影响转弯时的接触位置,但是加宽也等于加重,加重簧下质量首先会影响油耗,其次还会影响悬架系统对车轮的控制,同样会影响操控;这也是摩托车无非避免的问题,所以轮胎不建议随意更换类型和尺寸,实际除专业越野车以外,包括拉力车都没有必要换全地形轮胎,除非以户外自驾为主。